这不,2009年,18岁的北京小伙张博涵就考入了北京理工国际贸易专业。
高中无所谓,大伙都在拼命读书,可一到了大学,各种文娱活动都有,别的不说,圣诞节班上搞个活动,总得准备个节目吧。什么都不会?那就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。
性格外向的张博涵当然不愿意,“可以不学兵器,但必须学乐器!”所以,从大一开始,他就发誓恶补,籍此弥补一下自己声乐不足的短板。
“有没有可能让学吉他变得一件愉快的事情?”看着遍地的智能手环、智能插线板,张博涵突发奇想。
上网一了解,他的想法不是第一个,国内已经有公司开始做智能钢琴了。
事不宜迟,张博涵就此决定退学。

2014年7月,他返回北京,找到了车库咖啡的投资团队。
“产品的特点是通过移动APP+智能乐器的模式,降低学吉他的门槛。”
“投!”
当然,作为一个创业平台,车库咖啡带给张博涵的不只是那几万块种子基金。正是在车库咖啡,张博遇到了在那兼职的吉他手骆石川。
骆石川也是一个民乐发烧友,从4岁开始就师从小百花越剧团名师,笛子、二胡、葫芦丝等5种乐器洋洋精通,上大学的时候还为一名台湾音乐人当过吉他手。当时,他的理想是去美国休斯顿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。

两人遂一见如故,从下午2点一直聊到晚上9点,聊吉他、谈音乐、侃行业,7个多小时不带重样,“要做就做主流乐器,小提琴太高雅,钢琴投资额大,所以就做吉他!”
“就这么定了!”骆石川当下就把去美国的签证撕了。
没有想到,随后的识别用户弹奏又成了问题,“在音频、背景音乐等干扰的时候,根本识别不出用户弹奏的声音!”
功夫不负有心人,最后在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一位教授帮助下,花了2个月的时间,终于攻下了这一难题,“琴上弹奏的每一个音符,在有人声伴奏的情况下,系统也能准确判断音准,并发出反馈。”
慢工出细活。2016年5月,帕珀它(Poputar)在淘宝众筹刚一亮相,短短45天就突破321万。

“只有小额、高频,才能真正赚到钱!”关键时候,一位高人提醒了张博涵。
于是,第二款产品小吉他尤克里里(Ukulele)应运而生。为啥是尤克里里?一是因为它只有四根弦,更容易上手,二是便宜,300多块,性价比更高。三是具有礼品属性,很容易走量。
一看张博涵如此火爆,小米的雷总坐不住了,当即于2月14日联手顺为基金给张博涵送去情人节的礼物, “3000万的preA轮融资。”
“只能先做硬件,因为有硬件就会有现金流,那样就死不了,死不了才能继续在这个赛道玩下去。”未来也极有可能研发出新一代一对多的教学产品,张博涵在这条路走的响。
本文来自生意经,创业家系授权发布,略经编辑修改,版权归作者所有,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。[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(ID:chuangyejia),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