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孙大猴
Daneletro是一家美国公司,1947年就建立了。七十年来,他们一直保持走自己的路,别人爱咋咋地的风格,不生产任何艺术家签名款,不蹭热度。(Led Zeppelin的 Jimmy Page,Dire Straits的 Mark Knopfler都是 Danelectro的使用者。) Danelectro一大特点是不用木头做琴体,而是用塑料板(有人叫压缩木材、有人叫纤维板,反正不是木头),所以琴体超轻。 非木质琴体、标志性的 Lipstick拾音器让它的声音有自己的特色,你甚至没法拿它和几万几十万的吉他比出来谁好谁坏,因为“我们不一样”。 另外,琴颈弹起来超级舒服也是这把琴让我惊讶的一点。
Squire是 Fender旗下的子品牌,也是所有新手都会考虑的品牌,你可以买到手感、配置几乎一模一样的,牛逼闪闪的 Fender型号,却只用花五分之一的价格。
Classic Vibe系列是 Squire里的高端系列,做工媲美日本产 Fender,甚至超越,更别说大大咧咧的墨西哥 Fender做工了。该系列复刻了很多复古型号,很多老炮也会忍不住买一把少见的型号来玩。 罕见的 Duo sonic,也被 Squire Classic Vibe复刻一番 这两年 Squire的 Bullet系列、Affinity系列都有不错的口碑,依我看只要不买2007-2010年“风靡”的700元的新加州系列,Squire怎么看也是不错的选择,一度国产大头 Bullet系列在国内论坛被吹成神作,一如知乎上的本田飞度。 声音绝对说得过去,比起高端 Fender肯定难望项背,但是听起来像模像样,就是那个味儿。 你问是哪产的?中国。
提到 Squire,就不能不提 Epiphone,就像提到 Fender,就不能不提 Gibson一样。 选择一把 Epiphone的理由完全和选择 Squire同理。 只不过 Epiphone的 Les Paul永远带着对我来说过于浓重的鼻音,如果说 Gibson所谓的鼻音是欧洲人说英语时共鸣的优雅,那么 Epiphone则像是感冒时候的局促。究其原因可能是不够好又过于厚的木头?(Les Paul是所有常规琴型里面最厚的了吧?) 这对于薄薄的 SG来说就不是事儿了,便宜一些的搭配,照样让你弹出 AC/DC、Allman Brothers的风味来。 不过这两年 Epiphone的高端系列 Masterbulit算是把复古发挥到了极致,而 Epiphone自有型号 Casino、Wildkat、Wilshire等型号的扩容也让品牌收获了不少粉丝,而不仅仅是“穷人的 Gibson”。 2017年新出的 Epiphone Les Paul SL系列,售价仅99刀,口碑也不错,虽然是国产,可国内没有卖的
这款 GRG MIKRO,配备两个双线圈拾音器,这个配色叫 Vivid Pink 曾经 Ibanez也是和 Fender、Gibson抗衡的大品牌,最近几年似乎萧条不少。和其他品牌不同的是,Ibanez从一千块到几万块都叫 Ibanez,并没有子品牌之类。 弹惯了美系吉他,拿起 Ibanez GRG你的左手会吓一跳:琴颈怎么这么细?纸板怎么这么平?品记怎么那么……不朴素?就像 Ibanez十分独特的日系造型一样,Ibanez为了适应亚洲人手型,和一些速弹技巧,设计出了这种又薄又平的吉他琴颈。 值得一提的是音色,即使最便宜的 GRG150、170系列只不过一千块出头,但是声音并不差,中间的单线圈拾音器弹起 Clean音色也有自己的味道,两个双线圈失真起来也听得过去。 相比 Orville、Tokai等追寻美系造型手感的日本品牌,我为 Ibanez的独创性点赞,虽然我觉得真不好看吧......
Yamaha产摩托、船、电子琴、木吉他......很多人第一把箱琴是 Yamaha,不过 Yamaha也产电吉他。 延续日系吉他一概的风格,Yamaha别说子品牌了,连系列都懒得再分一个,从一千块到一万多块,都是 Pacifica:太平洋系列。
Yamaha Pacifica112V虽然外观也颇具辨识度,但还是收敛了很多。这款琴在中国并不多见,但上网看下,这把一千多的吉他被老外们已经吹出花儿来了。单单双的拾音器配置,无论是什么样的音乐风格都几乎可以驾驭。 拿到手上,确实值这个价格,不过真说有多出色,不见得。 最后说一个小秘诀,因为很多品牌的中低端型号都是中国代工,所以会有一些所谓“尾货”或者“次品”“组装琴”留在中国,如果长期关注乐器二手市场,也会捡到一些漏儿。 都说现在摇滚乐式微,全球吉他销量下滑严重,所以 Fender、Gibson等等品牌都疯狂争夺中国市场。甚至 Gibson这样金光闪闪的公司都有倒闭的危险,不知道会不会有哪位中国企业家想起年轻时候听的摇滚乐,脑袋一热给收购过来,重振吉他音乐的辉煌。 校对:琉球 |
吉他之家版权声明: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,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。若侵权请告知!
www.798com.com|联系我们|广告合作|吉他之音|吉他之家 ( 京ICP备12000409号-4 )
GMT+8, 2025-9-9 22:48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& 吉他之家
© 2017-2022 Comsenz Inc. & 吉他之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