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上吉他 第一次弹吉他在初二那年暑假。家门口的开了个琴行,买吉他还能免费学琴。于是拉着老妈给我买了一把200多的吉他,然后每周二下午就在那学琴。然而一个暑假过去才学会弹一首曲子《献给爱丽丝》,没多久就半途而废了。也许是因为学了半天发现还是没法自弹自唱,便失了兴趣。 十年后,第二次拿起了吉他,这回学聪明了,直奔主题而去——自弹自唱。 那会儿还在游戏公司上班,每天上班我都背着一个大琴包,走半小时去公司,风雨无阻。为了午休时间可以练上一小时。而且公司有弹吉他的同事,与他们交流也让我收获不少。 半年后,学会了大概七八首歌曲的弹唱,在不是很熟练的情况下,大晚上就跑去北京的天桥街头卖艺了,这是很有趣的经历,遇见了有趣的人。这段街头演出经历也让我的弹唱变得相对更自如了。 这时的我只是想把吉他当做一个工具,用它来伴奏。乐理什么的一概不懂也无所谓,只要知道那几个基础和弦的按法,能弹唱很多歌曲这样就很满足了。 这样的状态大概持续了4年多。 写出自己的歌 最开始写歌也都是用的几个简易和弦,一边写词,一边在和声中哼唱旋律,或是给旋律配上和声。基本上就是凭着灵感和直觉去创作。当然,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动机——想用歌曲去诉说内心强烈的情感。就这样写出了第一首——《给爸爸的歌》。 有天早晨,正有些烦心事静不下来,便坐在龟池边看着小龟悠闲地爬来爬去。突然来了灵感,一边写词一边哼旋律,写下了这首《小龟慢生活》 《车窗》与《花丛中的小蘑菇》是和朋友一起创作的,梦泽和刘晓猫写的词。在我看词的时候,时常会有情感和旋律浮现出来,然后再拿着手机一遍遍的录,一点点的改,直至满意。 把写好的歌分享后,收到不少好评,还有些朋友自发的翻唱。她们用自己的声音和感受赋予歌曲新的色彩。这种感觉很好,感到音乐的能量在传递。 这时候既开心,又感到自己的不足。手机录音音质差,而且编曲也比较单薄。最关键的是只凭直觉写歌感觉很快就会触到天花板。于是我想要更多的了解音乐创作。 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 去年七月,民谣音乐人唐唯老师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的酒吧开业,邀我去一起弹琴唱歌,我一口答应了。很想和他多讨教讨教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经验。 然而真正交流起来才发现自己在音乐方面太单薄。甚至都根本无法去做更深入的交流与探讨,因为我缺少沟通的语言。按理说音乐直接唱出来或者弹出来,演奏出来就是最直接的交流的方式,然而由于有段时间忙着赶画稿,疏于练琴,本就不够熟练的手更生疏下来,竟没法去投入的演奏与弹唱,这让我倍感不满。而乐理上的不足,又导致缺乏深入沟通的桥梁。离开那里时唐老师给我的忠告,是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练练琴,然后创作时,用一些特别的和弦。 此后我便暗下决心——潜心修炼 于是 从0开始恶补乐理,练吉他基本功, 学习和弦的编配,and歌曲创作。 这里列出这半年在看的书和教程。 也许有朋友正好需要 《李重光基础乐理》 《伯克利旋律创作》 《伯克利和声创作》 《流行歌曲写作》 飞哥指弹教学 niko小烨吉他教学 蔡志忠吉他教学 蔡健雅的吉他小教室 比较好的学习平台哎呀音乐,APPFinger。 微信上面也有许多乐理的文章,不过比较散,有针对性的看看也很有用。 自学的过程找到适合自己的教程非常重要 更重要的是不断练习和实践, 找到其中的乐趣,在探索中前行。 虽然现阶段我也才学到皮毛,但是这种一份根耘一份收获的进步,还是让我挺开心的。 恰巧最近在影院看的 《神秘巨星》和《寻梦环游记》 都让我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力量。 每当我看到他们弹着吉他唱着歌时, 嗖 整个人都被吸了进去。 感官神经敏感度MAX, 聆听着音乐,看他们的手指拨动每根琴弦。 更重要的是这两部影片里都有描写到歌曲的创作者, 以及他们在何种情绪动机下创作出的歌曲。 看着他们唱着表达内心感受的歌曲时, 我又感觉到了强烈的共鸣。 甚至在那一刻手都开始痒痒, 好想抱着吉他写首歌。 感谢影片给我带来的感动, 打从心底又激励到我的音乐创作。 嗯,最近写了几首歌 熊猫听了后说 “感觉是有点不一样了” “有点专业民谣范” “这是我觉得你目前写得最好的一首” 嗯。那就下篇更新吧 拿着画笔弹着琴,说着故事唱着歌 叁小石的秘密基地 |
吉他之家版权声明: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,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。若侵权请告知!
www.798com.com|联系我们|广告合作|吉他之音|吉他之家 ( 京ICP备12000409号-4 )
GMT+8, 2025-9-11 05:33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& 吉他之家
© 2017-2022 Comsenz Inc. & 吉他之家